政策解读产业动态新药开发产业园区
威斯腾资讯
最新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威斯腾资讯 > 威斯腾资讯 > 最新科研

清华大学高宁研究员Nature发表新成果 揭示重要的翻译终止机制

071213277526.png

在核糖体翻译mRNA的过程中,许多情况都会导致翻译停顿,终止步骤也常常发生。除了细胞编程好 的停顿以外,停在mRNA上的核糖体需要被终止和回收,以维持细胞的翻译能力。

有很大一部分核糖体停顿来自于缺乏终止密码子的异常mRNA。转录错误、初级转录本错误加工、以 mRNA错误剪切,都会形成缺乏终止密码子的mRNA。停顿在这种mRNA 3’端的核糖体无法走正常的 终止程序。对此细菌有专门的救援系统,tmRNA/SmpB介导的反式翻译(trans-translation)能将停 顿核糖体转到正常延伸循环并将其终止。有些细菌还具备另外两个不依赖tmRNA起作用的救援系统, ArfA/RF2ArfB (YaeJ)

清华大学和Hirosaki大学的研究人员十二月一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,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 ArfARF2介导翻译终止的分子机制。文章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科院的高宁(Ning Gao)研究员和 Hirosaki大学的Hyouta Himeno

研究人员通过冷冻电镜获得了E. coli 70S核糖体结合ArfARF2non-stop mRNA和同源P-site tRNA的高分辨率结构。研究显示,ArfAC端环占据30S亚基上的mRNA进入通道,N端夹在解码中心和 RF2switch loop之间,带来剧烈的构象改变。RF2的保守GGQ模体准确定位在P-site tRNACCA 旁边。这些数据为人们揭示了ArfARF2介导翻译终止的分子机制。

来源:生物通

上一篇:Cell:帕金森病竟然是肠道微生物作怪?

下一篇:Nature:首次!科学家找到了衰老背后的一个新“秘密”

<<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