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速快,传递的信息量多?科学家说不是酱紫……
关注最强大脑的人,肯定不会错过中国电视史上的首次 “人机大战”,也肯定不会忘记第二场的“辨音神童”孙亦廷。凭借着超强音感,这位天赋异禀的小天才根据有限的声音信息,在合唱团中辨析出正确的声线,与人工智能打成平手,一时间让所有人惊叹。
其中,除了声线的差异之外,每个人的讲话速率同样存在个体差异,也就是平时我们注意到的,有人讲话快、有人讲话慢。然而,来自于布朗大学认知、语言和心理科学系助理教授Uriel Cohen Priva却提醒大家:“我们说话的目的在于交流,而不是展现语速。”
近期,Cohen Priva带领团队在《Cognition》期刊发表文章,揭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:无论讲话是快还是慢,相同时间内我们传递的消息量都一致。这是因为讲话快的人,他们每句话里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。
这意味着,我们倾向于以固定的信息量进行交流,也就是说在给定的时间内我们提供的信息量不受语速影响。Cohen Priva强调:“每秒我们传递的信息量是很严格的,或者说是比我们想象的要严格。”
语速影响我们对词汇、语法的选择
通常,选择的词汇越精辟,传递的词汇信息越多。而使用的语法(例如被动语态)越复杂,传递的结构信息越多。
Cohen Priva团队发现,说话快的人,使用的词汇较为常见、语法结构更为简单,而说话语速相对较慢的人,会倾向于使用相对生疏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。
同时,信息量有限还与听者有关。如果我们以较快的语速、过多的信息量表达,听者接受、理解信息的难度也会加大,从而制约了信息的传递。
总而言之,语速和信息量互相牵制:语速越快,成功传递的信息量会越少。
受性别影响?
研究人员发现,在同一种说话频率下,男性传递的信息量比女性多。Cohen Priva推测,这是因为女性更专注于交流对象是否明白她们所表达的。
Cohen Priva认为,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们说话的模式。人们更热衷于他们想表达的,这会减慢他们的语速,从而增加生词的使用。
参考资料:
Whether our speech is fast or slow, we say about the same
来源:生物探索